90年代,投入3300万,10万军人参演的《抗美援朝》为何搁置20年?
1994年深秋,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试映厅里灯光骤暗,大屏幕闪出几个字——《抗美援朝》筹备会议纪录片。那天与会的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几乎一致认定:如果要拍,就拍一部“全景式”的长篇电视剧,把战役、人物、细节一次性呈现给观众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“壮志”后来成了漫长等待的
1994年深秋,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试映厅里灯光骤暗,大屏幕闪出几个字——《抗美援朝》筹备会议纪录片。那天与会的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几乎一致认定:如果要拍,就拍一部“全景式”的长篇电视剧,把战役、人物、细节一次性呈现给观众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“壮志”后来成了漫长等待的
1982年初秋,长影副厂长、著名编剧张笑天到鲁北惠民采风。他翻阅史料,与当地干部交流,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,先后4次前往,被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深深打动。1983年5月,他寄来了电影文学剧本《无字碑》,剧本时间跨度34年,塑造了县委书记魏兴邦的光辉形象,展现了时
老电影《潜网》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现实题材影片,聚焦“爱情与社会偏见的对抗”,其拍摄故事围绕“突破时代局限、还原真实情感”展开,充满对人性与社会规则的探讨。
作为龙江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,全厂职工都参与其中,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拍出一部好片子。影片在松花江边等地取景拍摄时,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,可见当时的拍摄场景颇为热闹。
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东南角,有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,它被葱郁树木环绕,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影小白楼。它不仅是一座承载岁月的建筑,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见证者,被誉为“中国电影剧作家的摇篮”。